環保產業進入資本和技術雙驅時代
環保產業進入資本和技術雙驅時代: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環保政策的出臺力度是**的,帶來的環保需求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在規模上已達4.5萬億,逐漸成為新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環保屬于高投入和回報周期長的產業對資金的需求巨大,產業規模擴大少不了外界資本的參與;環保產業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技術**逐漸成為環保行業的進入門檻和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途徑。
資本正在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并助推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在2015年PPP項目推廣的大潮中,環保行業收獲頗豐:據E20研究院數據顯示多家環保類上市公司簽訂的大額生態環保類PPP項目合作協議總額超過3000億元;“并購”也是環保行業*火的話題:據不完全統計,在2015年至少有40家非環保公司通過并購進軍環保行業,環保公司并購案例約136起、涉及交易金額超400億元,遠超2014年同期,在2016年并購市場的火熱有增無減,近期北京控股以約18億歐元收購德國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商并創下中國企業在德國并購之*;環保行業也在不斷的迎來跨界的巨人,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公司涉足環保以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ST秦嶺收購中再生進入電子廢棄物拆解行業;葛洲壩集團收購凱丹水務75%的股權進軍環保市場;中國石化頭個節能環保工程公司在湖北成立;中國中車與江蘇常熟、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分散污水治理模式;中聯重科將環衛機械作為跳板加速向環境產業領域的拓展。
技術**也逐漸成為我國環保產業前進的重要推動力。國內環保企業屢屢展開海外并購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國外先進技術,國外環保企業擁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和較多項目經驗但規模小易被中國企業收購。并不是所有環保技術國外都有,中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但國民的環保訴**向發達國家看齊的,很多環境問題發達國家也沒遇到過,中國現行的環保標準有許多地方比歐美日都高,所以很多技術需要自己研發。技術**逐漸成為行業的進入門檻,這樣既能避免惡性競爭又能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碧水源成功將膜技術應用于國內污水處理上并大規模推廣開來,因其掌握了膜生產技術從而能與國外巨頭競爭;清新環境本是偏重運營的環保企業,但是其研發了煙氣超潔凈排放一體化技術能取得較高的工程毛利率,公司在2015年大力開展煙氣超潔凈排放改造項目一躍成為行業龍頭;還有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環衛領域的啟迪桑德和把物聯網技術應用水務領域的漢威電子有效的提高了運營效率和降低了經營成本。
未來環保產業在投入和回報機制上將越來越完善,做為新的支柱產業有足夠大的空間承接大量資本的進入,且具有回報持續穩定的特點;技術**一直是任何行業進步的動力,未來國內環保技術的進步將不光是從國外引進還會自己研發;資本流入和技術**將成為今后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主要驅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