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中水回用得到重視與發展
日期:2025-02-05 17:02
瀏覽次數:947
摘要:
中水回用得到重視與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歷來很受關注,水污染問題尤為突出,那么,工業廢水,家庭污水等流入下水道后都去哪兒了呢?記者幫你來解答。12日上午,記者來到日照市大學城中水站,像這樣的污水處理站日照地區共有5家。“用戶的下水道水以及一些工業廢水經市政管網收集到我們站內,經物理處理、生物處理、物理處理三級流程,*后經處理過的水流入沙墩河,除補充河道水源外可直接用于綠化,”大學城中水站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先將大顆粒污染物隔離
“站內地下都建有管道,用戶下水道的水以及工業污水都集中流向市政管網,由管網再收集到我們站內。”工作人員邊演示邊介紹,由于收集到的水里面含有大量垃圾、沙子等混雜物,污水首先要經過格珊這個“門衛”把關,將大顆粒的污染物隔離出去。此外,由于污水是不同時段累積的,因此污水的濃度有所不同,過濾出來的水需再通過地下管道集中流向集水池,再經過提升泵,將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水提取出來。經過這樣**個環節,水中的大顆粒污染物沉淀下來了,污水的濃度較之前降低了。
美人蕉專吃有害物質
經**環節處理過的水經過預處理池與集水池回流后,進入好氧池,污染濃度進一步下降。好氧池里建造的是一個ETS生態系統,這里種植著美人蕉、滴水觀音、春芋、水珠四種植物,ETS系統的原理就是污水中的“有害物質”正是這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利用植物來吸收,一方面植物自身生長了,另一方面,污水的污染濃度下降了。水自身是具有凈化能力的,但是由于人們對水資源過度污染破壞,導致它自身的凈化能力下降,所以只能通過這種生物處理手段來輔助。據悉,這種生物處理技術是將傳統的污水生化處理技術與自然界水體自凈原理有機結合,目前也是山東省內比較先進的處理新技術,北京奧運村的污水處理也應用了這個工藝。
處理后直接用于園林綠化
“上面是上清液,下面是沉淀物,”工作人員指著樣品試管說,經ETS系統凈化過的污水經過沉淀后再進入到過濾池中,*后經過**進入中水池。中水池又叫指示池,里面生長著魚和蝦,用它們的生命跡象來檢測污水處理的效果,這樣三級處理下來,污水處理過程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A標準。因大學城中水站緊挨沙墩河,河中又無水源補給,現在的水可直接流入沙墩河補充生態用水,并且能夠直接應用于園林綠化。
受污染的水源經過中水站的處理,水質得到改善,但是治理水污染還要從源頭做起。在節水、惜水的同時更應該保護好水資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