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水處理,你知道多少?
以色列的水處理,你知道多少?2013年是中國與以色列建交的**十一個年頭。二十幾年來,中以兩國在貿易、能源、文化等方面的往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2012年一年,中以兩國雙邊貿易額就已經接近100億美元,比建交時增長近200倍,文化交流也與日俱增。
對于以色列而言,由于地處沙漠邊緣,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因此幾十年來以色列一直堅持走科技強國的路線,由此也催生了****的發展。特別是在水相關領域,以色列的成就世界矚目。
以色列致力于將沙漠變“綠洲”,促使以色列開發保存水資源的新途徑,并建造了國家輸水道,將肯奈瑞特湖水引至南部地區,使該地區的大片農田得以灌溉。
近年來,以色列水需求缺口越來越大(用水量超過儲水量近一倍),其主要水源北部的加利利湖水面已多年處于紅線之下,不可能進一步增加供水,那么新的水源從哪里來?提高循環水利用率?現已高達75%,位居****;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以滴灌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水利管理系統,在水資源利用效率上已經近乎**。
施特勞斯凈水與以色列**科研人員歷時四年共同研發的MAZE凈水技術,通過一個小小的濾芯,使水中的雜質**等有害物質非常有效的與濾料密切接觸,不只濾除**雜質,更能留住有益礦物質。
由于在飲用水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該項技術不僅受到了美國環保署和國家科學基金技術授權,更獲得十余項**和美國水質協會的權威認證,被譽為全球*先進的凈水技術。
以色列循環水養殖系統可實現廢水零排放
以色列一家水產養殖技術公司在波蘭建成了歐洲*大的羅非魚工業化養殖設施。這套設施占地8000多平方米,每年可產出1200噸羅非魚。該套系統的建造成本約為1200萬歐元,預計五年內可收回成本。該公司新開發的用于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受**保護的**技術,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季節、各種天氣類型下,進行魚類養殖。系統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生產成本低,具備高盈利能力。
雖然魚類均在養殖系統的水池中養殖,但與世界上其它的循環水養殖系統相比,該公司研發的這套養殖系統可以節約70%的能源和人力。
目前,該公司同時展開數個項目,其中包括在俄羅斯莫斯科附近的年產500噸鱒魚的項目將于2013年投產,還與投資公司簽訂合同,將在以色列、非洲和東南亞新建該公司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公司還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歐洲水產品加工展覽上展出新近研發的鯛科魚類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新系統。公司已完成了一個年產2000噸鯛科魚類養殖系統的設計,并將在以色列內蓋夫沙漠中部開建這一系統設施。由于使用了廢水零排放的解決方案,它對環境不造成任何污染。該項目將于2014年1月投產。
“海水淡化”解決“吃水”問題
阿什科隆海水淡化廠是全球**大反滲透法海水淡化工廠,每天生產1.18億立方米飲用水,占以色列年用水需求量的55%,而每立方米成本僅為0.53美元。工廠將一公里外15米深的海水通過大型管道抽至離心設備,經過加工處理,*終變成可以飲用的淡水。阿什科隆工廠中使用了多項**技術,包括其獨有的“三中心設計”(泵中心、膜中心和能量回收中心)、三根管路取水和獨特的脫硼系統。全自動化工廠使用**節能技術,工廠由獨立聯合循環發電廠供電。
以色列水務和海水淡化管理局(WDA)主席亞伯拉罕·泰尼表示,以色列公司目前占有全球近一半的海水淡化市場,用戶遍及中國、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全球各地。
以色列*大的海水淡化公司IDE是阿什科隆海水淡化廠的經營者,其成熟的技術與高效的運營使IDE能夠為處于全球不同地區的用戶提供*佳方案。該公司與中方合作在天津北疆發電廠修建了中國*大的熱法海水淡化裝置,海水淡化全部由發電站的廢熱提供動力。他說,該公司正在同多家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進行合作談判,有望近期簽署新的合作協議。從技術角度上看,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的工業區將成為海水淡化的未來市場。而IDE公司的技術與管理系統將阿什科隆海水淡化廠的成本維持在全球*低的每噸53美分,光憑這一點,就能夠吸引更多對“綠色科技”感興趣的中國合作伙伴,“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共贏”。
污水凈化解決灌溉難題
里雄萊錫安的丹地區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特拉維夫地區約200萬居民生活污水。以色列32%的污水經過這里處理后,被輸往南部內蓋夫沙漠地區的農莊,用于農業生產,已經占到該地區灌溉用水的70%。
以色列全境約2/3的土地為沙漠,水資源非常匱乏。然而,正是這種殘酷的生存環境,令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之日起就將水資源的管理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上,通過一系列法規明確規定了各部門用水的定額:每年居民用水占20%,農田環保用水占40%,工業用水占40%,任何部門不得超額使用。
為了解決工業、農業用水,以色列將污水回收率一提再提,直至目前的75%,成為世界水資源回收利用率*高的國家。而在發展中國家,僅有約10%的污水得以回收利用。
以色列的水處理,你知道多少?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化水平正在以加速度發展。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中國占了1/4。中國城鎮率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至2025年將達59%。但中國的城市建設正面臨著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用水用電緊張、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欠缺等一系列突出問題。
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城市病,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中國已有150多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規劃,總計劃投資超過1萬億元。智慧城市這一概念由美國IBM公司于2008年首先提出,旨在通過**透徹的感知和寬泛的互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城市進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色列擁有建設智慧城市所需的幾乎全部技術,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可再生能源、水技術和安防等領域處于全球**水平,值得中國借鑒和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