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上海空氣質量進入“預報”時代
日期:2025-02-05 16:26
瀏覽次數:1505
摘要:
上海空氣質量進入“預報”時代:今年9月25日,記者在上海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上看到,當日下午4時的空氣質量指數(AQI)為54,空氣質量為良。預計9月26日夜間,AQI為25~45,優;27日上午,AQI為30~50,優;27日下午,AQI為40~60,優到良,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市民張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新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像看天氣預報一樣,能夠讓我們提前了解未來24小時空氣質量狀況,對可能出現的空氣污染情況做好準備,尤其是對易感人群,更是方便不少。”
9月1日17時,上海市環保局官網**掛出了未來24小時的上海空氣質量預報。預報顯示,上海當天夜間(1日20時至2日早晨6時)空氣質量預計為優,空氣質量指數AQI預計在20~40;2日早晨6時至中午12時,空氣質量預計為優到良,AQI預計在45~65,首要污染物為PM10;2日中午12時至20時,空氣質量預計為優到良,AQI預計在40~60,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預報員告訴記者,9月1日預報的次日上午和下午的首要空氣污染物是綜合參考環境監測歷史數據、氣象因素等情況做出的預判。
上海市環境監測部門首先估算出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各項污染物的預計濃度值,以此分別計算出預計空氣質量分指數,并從各項污染物的預計空氣質量分指數中選擇*大值確定為預計的AQI,當預計的AQI大于50時,將把預計空氣質量分指數*大的污染物確定為預計的首要污染物。
此外,預報的首要污染物還要考慮氣象因素。比如次日上午上海市天氣預報將會有4~5級北到東北風,可能會將此前周邊地區上空的可吸入顆粒物帶入上海市,因此PM10預計會成為次日上午的首要污染物。而隨著下午氣溫升高,日照強度增強,對溫度、日照敏感的臭氧濃度便逐漸升高,因此臭氧預計將成為次日下午的首要污染物。
而根據次日空氣質量顯示,1日晚間20時至次日早上6時的實時AQI在49~60之間,與此前預報的數據有所出入。
“形象地講,這是因為‘衡量’AQI所用的‘標尺’不一樣。”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艷解釋說,每天每小時發布的實時AQI是基于24小時相關空氣污染物的平均濃度計算出來的,而目前預報的AQI則分為當日夜間、次日上午和次日下午3個時間段,相應AQI的計算是基于10小時、6小時和8小時的相關空氣污染物平均濃度。伏晴艷強調,將AQI預報分3段,是為了適應大部分市民的生活作息習慣,讓空氣質量預報有參考價值。
“總體而言,**空氣質量預報與實測情況出入不大。” 伏晴艷說。
據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空氣質量**預報員段玉森介紹,目前上海市空氣質量預報的難點主要集中在PM2.5和臭氧兩項污染物上。以臭氧為例,一般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14時,如果有持續的高溫和高強度日照,臭氧濃度會持續上升。然而一旦出現雷陣雨天氣,臭氧濃度就可能急轉直下,從而影響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性。
為彌補預報數據與實測數據的出入,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表示將建立健全“訂正預報”機制。
據悉,每天晚間,環境監測部門將會對空氣質量預報情況進行再一次判定。如認為預報的空氣質量等級、首要污染物等與實測將有重大差異,將爭取在次日8時之前,推出“訂正預報”,覆蓋此前有誤差的預報數據,為市民出行提供更準確的空氣質量預報。
空氣質量預報的發布,既反映了市民對空氣環境持續改善的期盼,也體現出上海市環保部門為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所做的努力。
文章來源:中國環境報 蔡新華 實習記者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