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46.95萬農戶受益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
浙江嘉興46.95萬農戶受益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廣,治理條件復雜,基礎薄弱,一直被認為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嘉興市自2013年開始大規模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截至2015年年底已經有46.95萬戶農戶受益。
設施建起來了,后續如何保證它長期穩定地運行呢?記者從嘉興市建委規劃局村鎮處了解到,《嘉興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實施意見》即將出臺,保障建成的設施穩定運行、長期使用。
全市78.2%的農戶受益
在嘉興秀洲區王江涇鎮,有10多個村開展了生活污水處理工作,除了將農村生活污水納入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和工業污水管網外,王江涇鎮還探索了多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秀洲區農業和農村工作基層建設辦公室的計宏偉說,王江涇鎮從2014年開始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此前我們沒有接觸過高標準的處理設施,在這方面沒有經驗,也吃不準哪種形式好。為此,我們進行了地埋式超微動力污水處理站、平板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德國pka’污水處理系統等多種模式的試點,力圖尋找*優方案,做到因地制宜。”
王江涇鎮只是一個典型案例,記者從嘉興市建委村鎮處了解到,該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從2013年開始大規模建設,2014年至2016年是重點建設期。近年來,該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在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15年底,嘉興市受益農戶達46.95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78.2%。
設施維護不專業成了“攔路虎”
雖然越來越多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起來了,但是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卻存在著管理主體不明確、交叉重復管理、管理有盲區、部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未進行專業化管理等諸多問題。
在王江涇鎮,這樣的問題早已暴露出來。“每個項目都是分開招標的,而且施工單位對設施的維護可能并不在行。遇到緊急的情況,只能與提供設備的公司聯系再進行維護,要浪費不少時間。”計宏偉說。
據悉,在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過程中,秀洲區對實施設計單位、主要管材、化糞池等實現區級統一,控制建設成本,為BOT模式招標打好基礎。針對監管弱的難題,秀洲區設定進入門檻,實行建管一體,要求中標單位具有一定的施工建設和后續運行維護管理的資質和能力。處理終端和管網運行維護費用以戶為單位,每年不定期進行水質監測,合格后支付費用,確保設施維護到位。同時,引入數字化平臺,實施全程監控,確保不留死角。
努力保證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記者了解到,2015年7月和12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省住建廳和省農辦等四部門分別下發了《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意見》和《關于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根據省里相關文件,結合嘉興實際情況,嘉興市建委規劃局正在起草《嘉興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實施意見》,以指導市本級和各縣(市)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
“我市還將建立‘五位一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體系,明確各級主體的責任,即政府是責任主體,鎮級政府是管理主體,村級組織是落實主體,農戶是受益主體,第三方專業機構是服務主體。”嘉興市建委村鎮處的相關負責人說。
談及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該負責人說,這就相當于政府買服務,“讓專業的機構來做運維管理工作,比如出水量怎樣、水質有沒有達標、管道管網有沒有滲漏、設施設備能否都運行等由第三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