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的再生水產業情況介紹
臺灣地區的再生水產業情況介紹:中國的臺灣地區也開始發展再生水,將于臺中豐原、花蓮福田、臺南永康和安平、高雄鳳山溪和臨海等六處建設再生水廠。豐原供給中科,福田供給中港專業區,安平和永康負責南科,鳳山溪和臨海則供水給臨海工業區。預估未來光這六個水廠,每天就可以產出將近30萬噸的再生水。
實地走訪永康再生水模型廠發現,永康大排剛截取上來的污水散發惡臭,顏色是接近墨水的深黑色,人人掩鼻,但經過十幾公尺的礫間凈化,不但臭味消失,顏色也變成接近透明的淡黃色,為了測驗水質,廠商還在礫間凈化通道的尾端養了幾尾魚,魚看起來生龍活虎。不僅如此,污水還必須經過去雜質、UFO過濾、還有RO反滲透過濾這幾道工法,水色愈來愈透明,到了*后更看不出一點雜質。
工業用水不再與民搶水
雖然根據法規,再生水不能供人飲用,但卻可以有效舒緩工業用水的需求。過去缺水時,農業往往被迫休耕,將水優先讓給工業,有了再生水,民生、農業用水的空間將會更大。
水價便宜更增競爭力
目前已有臺積電、聯電、旭硝子三家大廠提出意向書,愿意在永康再生水廠完工后,率先試用,臺積電更一口氣認領了每日2萬噸的再生水。而永康再生水廠距離南科僅僅8公里,只需架好管線,未來處理完的再生水,將可直送南科。
“目前的工業用水大概在每噸12元,未來可能會再開征耗水費,水價再提高30%,一度差不多落在16、17塊錢,”彭紹博分析,“再生水的價格差不多就落在這個區間,甚至有可能更便宜,相當有競爭力”。彭紹博眼中充滿了期待,“隨著科技進步,未來再生水每噸壓在十五元以下,也不是不可能”。張振章表示,再生水和建造水庫或海水淡化相比,成本相對低廉,又沒有破壞環境的疑慮,無疑是相當適合臺灣的造水方式。若把水庫水的凈化成本,或海水淡化的電力消耗都計入,成本差距更大。
在氣候劇變、大旱頻仍的時代,再生水或許是臺灣地區解渴的一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