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再生利用是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重要途徑
污水再生利用是突破水資源瓶頸的重要途徑:縱觀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國際經驗,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在內的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是根本途徑,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等缺水國家都是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的典范。
以色列60%國土是沙漠,其余部分屬于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435毫米,2017年人均水資源降低到214立方米,水資源極度匱乏,不足我國的十分之一。但是,以色列政府2013年10月宣布用水不再受天氣制約,水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其根本途徑就是污水再生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以色列建設了大量污水再生、輸配、儲存、利用設施,目前污水再生利用率超過90%,下一步擬再生利用。以色列再生水90%用于農業灌溉,支撐起現代高效農業,除了自給自足,還成為農產品出口國。
以色列通過開發非常規水資源成功解決了水問題,我國北方許多地區年降水量、人均水資源量均低于以色列,這些地區應借鑒以色列污水資源化成功經驗,開發非常規水資源,解決當地缺水問題。
美國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的四倍多,西部嚴重缺水,有限的水資源主要用于農業灌溉。2014年,美國國會認為單純通過提高用水效率無法滿足經濟持續增長的需要,預計2025年將有超過40個州面臨缺水狀態,責成聯邦政府采取措施應對水危機。2019年,聯邦政府宣布實施國家水回用行動計劃,以保障美國水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和韌性為目標,**規劃并實施包括市政污水等六大方向的收集、再生與回用,確定了200個行動目標,組織28個各方獨立責任人、80個合作機構開展11個戰略主題、37個具體行動,同時成立了跨部門工作組,統一協調各方。
我國水資源總量及特征與美國有相似之處,兩國也都有通過大規模跨流域調水應對缺水的實踐,但都沒有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因此,我國應當借鑒美國做法,系統謀劃、開展污水再生利用,突破水資源瓶頸,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