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生態環境部: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
日期:2025-02-05 16:28
瀏覽次數:251
摘要:
生態環境部: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4月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邱啟文介紹,截至2021年底,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溯源任務完成8成以上,一些涉及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續推進。
邱啟文表示,從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市相繼啟動了長江、渤海和黃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基本摸清了排污口底數。通過無人機航測、人...
生態環境部: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4月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邱啟文介紹,截至2021年底,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溯源任務完成8成以上,一些涉及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續推進。
邱啟文表示,從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市相繼啟動了長江、渤海和黃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基本摸清了排污口底數。通過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專家質控核查的工作方式,堅持“有口皆查、應查盡查”,摸清了長江、渤海等試點地區的排污口底數。其中,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相比各地及各有關部門此前掌握的數量分別增長了30倍和25倍。同時,黃河的排查整治還在進行中,完成了黃河上游和重要支流大概17000個排污口的排查,底數摸清以后,就為科學整治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初步理清了污水排放來源。制定印發排污口監測工作要點等規范性文件,組織各地實施水質監測和溯源,及時掌握污水排放狀況和來源。截至2021年底,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溯源任務完成8成以上,一些涉及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續推進。
三是推動了一批排污口立行立改。按照“一口一策、一抓到底”的原則,推動長江、渤海和黃河試點地區完成排污口命名編碼和樹標立牌,實施排污口“戶籍”管理,幫扶各地建設了100多個整治示范工程,出臺了三級排查、命名編碼等技術標準,指導各地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立行立改解決了8000多個污水直排、亂排的問題。
“通過這幾年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相關流域、海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有數據作為印證。”邱啟文指出,到2020年底,長江干流全線達到Ⅱ類水體,2021年持續保持了Ⅱ類,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渤海近岸海域Ⅰ、Ⅱ類水質比例比2018年增加了16.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