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有哪些新要求?
日期:2025-02-05 19:07
瀏覽次數:691
摘要:
“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有哪些新要求?十三屆國內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精準、科學、依法、系統治污,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
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內涵,找準工作定位,科學謀劃“十四五”目標任務。總體看來,對比“十三五”,“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不變,內涵更加豐富和親民。“十三五”關注的重要河湖水體不變,“十四...
“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有哪些新要求?十三屆國內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精準、科學、依法、系統治污,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
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內涵,找準工作定位,科學謀劃“十四五”目標任務。總體看來,對比“十三五”,“十四五”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不變,內涵更加豐富和親民。“十三五”關注的重要河湖水體不變,“十四五”任務更加艱巨。水環境治理力度不變,重點工程更注重生態修復。
新發展階段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階段。2018年國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強調,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上等生態產品。正在開展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從群眾*關心、*期盼的事情做起,著力構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的規劃指標體系。
水資源方面,以生態流量的保障為重點,力爭在“有河有水”方面實現突破。確定了達到生態流量(水位)底線要求的河湖數量、恢復“有水”的河流數量兩項指標。
水生態方面,以維護河湖生態功能需要為重點,力爭在“有魚有草”方面實現突破。確定了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濕地恢復(建設)面積、重現土著魚類或水生植物的水體數量等4項指標。
水環境方面,有針對性地改善水環境質量,努力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確定了地表水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水功能達標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等5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