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上海市30%以上自來水經過“深度處理”口感更好了
日期:2025-02-07 16:49
瀏覽次數:1853
摘要:
上海市30%以上自來水經過“深度處理”口感更好了:今年入夏以來,家住松江、青浦、金山的居民明顯感覺家中的自來水變得更清,口感也更好了。據市供水部門介紹,這些區域的自來水廠,已經在原有的常規水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都增設了“深度處理”關。
傳統的自來水生產工藝,普遍采用的是混凝、沉淀、過濾、**四步常規凈水工藝,雖然能滿足國家出廠水水質達標的要求,但因受常規水處理工藝的限制,在原水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有機污染物去除的程度有限,供水的口感和觀感上都還會有所欠缺,不能滿足市民群眾對高品質自來水的迫切需求。
目前主要的“深度處理”工藝,是在原來的常規水處理工藝上,新增“臭氧**”和“活性炭過濾”兩道工序,使得從沉淀池出來的水經過臭氧**一環,將有機污染物進一步分解,使之能被活性炭更好地吸附,再進入沙濾池凈化,完成整個凈化過程。同時,耗氧菌也將把有機物作為養分進行消耗。采用“深度處理”工藝后,水里的有機污染物將進一步減少,出廠水的濁度、色度、氨氮、有機物含量等水質指標都會有明顯的改善,水質也會比原來有明顯的提升。
上海水質問題專家、教授級**工程師陳國光向記者提供了一組常規處理水廠和“深度處理”水廠2013年氯仿、耗氧量指標的對比以及嗅和味合格率比較,數據顯示,采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氯仿,較采用常規處理工藝的水廠平均降低48.65%,耗氧量平均降低26.92%;嗅和味指標的合格率則平均提高8.18%。
近年來,繼青草沙水庫建成通水之后,上海市大力推進自來水廠的“深度處理”工藝建設。從*初浦東原周家渡水廠成功試點后,在世博會舉辦前就陸續完成了閔行水廠、南市水廠、臨江水廠和楊樹浦水廠部分的“深度處理”工藝建設,為保證世博會期間的上等供水奠定了基礎。通過持續建設,目前全市“深度處理”水廠供水能力達到了396萬立方米/天,占全市供水能力的30%以上。